足球竞彩500,步行者队球员名单,捷克vs西班牙,德甲在线直播,中国篮球队员名单,篮协回应江苏男篮疑打假球

新聞中心

您所在的位置是:網站首頁 > 行業新聞
行業新聞

鵝的生活習性鵝的飼養與管理
一、鵝產品用途廣、檔次高
鵝食百草,是節糧型的家禽。鵝肉鮮嫩,營養豐富。鵝肉的脂肪含量只有11%左右,而瘦豬肉脂肪含量25.8%,瘦羊肉為13%;而且鵝脂肪中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比豬、牛、羊都豐富,消費者不怕食鵝肉引發心血管疾病,鵝風味食品暢銷內外,浙江江山市提出“富人吃鵝,窮人吃雞”等等。
據有關資料記載,鮮鵝血還具有********的作用;鵝肥肝是家禽產品中的****產品,鵝肥肝、松茸磨、魚籽醬被譽為****三大美味,鵝肥肝暢銷****,供不應求,經營者獲利甚多,有人稱為“金磚”,一個鵝肝(重500克以上)的價格為18.00美元。
鵝羽絨質地**優,是高級衣、被的填充料,羽絨制品已日益向時裝化發展,羽絨價值大增,省外貿所屬的加工廠每公斤價150元左右,主要根據含絨量來定,每次可拔20-30克,20-30天可再拔一次。
二、鵝食百草,養鵝節糧
鵝對青草粗纖維的消化率達45-50%,真可謂“青草換肥鵝,何樂而不為”,在放牧條件良好的情況下,肉用仔鵝達到上市體重時每增重1公斤活重,耗精料僅需0.5公斤,一般說用養1頭豬的飼料來養鵝,產鵝肉量為產豬肉量的三倍多。因此,利用農區的田邊地角,溝渠道旁的零星草地養鵝有很大的潛力,江山市用種草養鵝取得良好效果,全市年飼養量近500萬羽,成中國白鵝之鄉。
三、生長快,周期短
鵝從初生體重到活重加倍時間只要6-8天,鴨要8-10天,雞為12-15天,以鵝**快,鵝8周齡體重可達成年體重的80%,雞只能達到60%,還是鵝**快,有測定表明,從初生到上市的日平均重,鵝為61.6克/天,鴨為41.5克/天,雞為28.1克/天。肉用仔鵝的生產周期(從出生到上市屠宰的時間,為2-3個月,生產周期短,也就是提高了流動資金的使用速度,這在商品市場中特別具有競爭性。
因此,利用農村自然環境條件,采用竹木材料搭設簡易棚舍,即可就地養鵝,固定資產投資少,流動資金低,經濟效益高,收效快,是農民致富奔小康的短平快項目。大有發展前途。




鵝的生活習性
一、鵝的特點
鵝體型大,生長快,消化能力強,是以食草為主的水禽,與鴨不同,與雞差異更大。
(一)消化生理的特點
鵝的消化道發達,長度為體軀長度的10倍,肌胃很大,占體重的5.5-6.0%,肌胃收縮力強,其喙扁平,邊緣有許多缺刻和細小的角質鑿,能截斷各種青飼料,鵝沒有嗉囊,只有食道膨大部,成紡錘形,由于容積小,食物貯存量有限,這與鵝的體型大,生長快,營養消耗多形成很大矛盾。所以在飼養管理上應采取增加次數,縮短多次飼喂的間隔時間,晚上要補喂飼料,并盡量喂不易消化的顆粒飼料,以免夜間挨餓。
(二)鵝的生長發育特點
鵝的生長速度因品種而異,大型鵝7-8周齡時增重**快,2月齡體重為初生重的50倍以上,中小型在5-7周齡重較快等,2月齡體重為初生重的40倍。因此,在飼養上要抓住生長高峰期,充分發揮生長潛力,不同性別的生長速度在一月齡以前幾沒有差別,5周齡后,公鵝生長超過母鵝,以后差異達10-20%,公母分群飼養,應在5周齡開始。
鵝的發育較慢,母鵝初產都要在六月齡以上,因此育成期長,消耗飼料多,應創造條件充分放牧。
(三)繁殖特點
1、繁殖力低,一般年產蛋3-4窩,產蛋量40枚左右(閩北白鵝)
2、鵝對配偶有尤其是母鵝較突出,4所以要提高受精率,在飼養管理上應針對這一特點,將組群的公母鵝提前兩個月關養一起,逐步建立起感情,組群以后,不要隨便更換公母鵝。
3、鵝的壽命長,第二年產蛋量比****年高,第三年又比第二年高,第四年開始下降,母鵝一般利用五、六年,公鵝**多三年,但鵝有較強的就巢性。
二、閩北白鵝(浦城白鵝)特性
屬中國的白鵝的小型鵝種(8-9kg為大型,5-7kg為中型,4-5kg以下為小型),全身白羽,成年體重4.0kg左右。
1、產地與分布。主要產于閩北的浦城、松溪、建陽、武夷山、政和、建甌等縣市,該鵝為一個小型白羽品種,具有生長較快,肥育性能好,產肉率高,耐粗力強的特點。
2、外貌特征。閩北白鵝全身羽毛潔白,喙、脛、蹼均為桔黃色,公鵝頭頂肉瘤發達,母鵝身軀寬大豐滿,性情溫馴。
3、生產性能。成年鵝體重4.0公斤左右,公鵝3-5kg,母鵝2.5-4.5kg,60日齡體重可達3.0kg,全凈膛屠宰率77.5-80%,母鵝150日齡開產,年產蛋3-4窩,年產蛋量30-40個,蛋殼白色,公鵝210-240日齡配種,公母配比1:5,種蛋受精率85%以上,受精蛋孵化率80%左右。




三、鵝的生活習性
1、喜水性。鵝是水禽,自然喜愛在水中浮游,覓食和求偶交配,放牧鵝群****選擇在寬闊水域,水質良好的地帶放牧,舍飼養鵝,特別是養種鵝時,要設置水池或水上運動場,供鵝群洗浴,交配之用。
2、合群性。天性喜群居生活,鵝群在放牧時前呼后應,互相聯絡。出牧、歸牧有序不亂,這種合群性有利于群鵝的管理。
3、警覺性。鵝的聽覺敏銳,反應迅速叫聲響亮,性情勇敢、好斗。鵝遇到陌生人則高聲呼叫,展翅喙人,長期以來,農家喜養鵝守夜看門。
4、耐寒性。鵝的羽絨厚密貼等,具有很強的隔熱保溫作用。鵝的皮下脂肪較厚,耐寒性強,羽毛上涂擦有尾脂腺分泌的油脂可以防止水的浸濕。
5、節律性。鵝具有良也的條件反射能力,每日的生活表現出較明顯的節奏性。放牧鵝群的出牧-游水-交配-采食-休息……收牧。相對穩定地循環出現。舍飼鵝群對一日的飼養程序一經習慣之后很難改變。所以一經實施的飼養管理日程不要隨意改變,特別在種母鵝的產蛋中更要注意。
6、雜食性。家禽屬于雜食性動物,但水禽比陸禽(雞、火雞、鵪鶉等)的食性更廣。更耐粗飼,鵝則更喜食植物性食物。




鵝的飼養與管理
一、雛鵝的飼養與管理
鵝與鴨同為水禽,但兩者的俗食譜不同,“鴨要腥、鵝要素”。故有“好草好水養肥鵝”的諺語。
1.雛鵝的飼養。雛鵝的開食以出殼24-30小時為宜,開食前先飲水,飲水中間加入0.22%高錳酸鉀,連用3天。開食用秈米飯,不可用成一團的爛飯,飯粒要用清水淋過。再搭配一份切成絲狀的青菜葉,放在淺瓷盆內,讓小鵝自由采食,隨吃隨加;或者先喂料(米飯),再喂青料;或者把米飯放一處,青菜放另一處,讓小鵝自由挑選,一旦形成習慣,就不要天天改變。
1周齡以內的雛鵝,白天喂6-7次,
晚上加喂2-3次,這是養好小鵝的重要措施,尤應注意。
除保證向雛鵝提供各種飼料外,還應充分供水,不僅每次都喂青飼料,還要經常喂水,斷水會引起雛鵝暴飲,使消化機能紊亂,容易致病。
8-14日齡的雛鵝,白天喂4-5次,晚上喂1-2次;2周齡以上,隨放牧時間延長,白天喂3次,夜晚加喂一次,20日齡以上,如放牧場地好,白天可以不喂,夜晚仍要加喂一次。
2、雛鵝的保溫。雛鵝體溫調節能力差,抗寒抗熱能力弱,溫度過低過高或變化太大,都會影響雛鵝的生長發育和存活率。因此,溫度是育好雛鵝的關鍵環節,育雛溫度****周為28-30℃,以后每周降1℃,冬季和夜晚可適當提高溫度,夏季和白天溫度可稍低些,溫度的適宜與否可根據雛鵝的動態叫聲和吃食狀況來判斷。溫度適宜時,雛鵝均勻散開,安靜、活動自如,吃食正常,無異常叫聲;溫度過高時,雛鵝遠離熱源,張口呼吸喘氣,飲水量增加;溫度偏低時,雛鵝互相擁擠、打堆、不吃食,絨毛直立,軀體卷縮,發出“嘰嘰”的尖叫聲,嚴重時造成大量的雛被壓死、踩死. 育雛室的溫度過高過低或變化太大,均不利于雛鵝的生長發育,溫度高時,易感染呼吸疾病或感冒,溫度過低時,雛鵝受涼,導致********或死亡數增多,在育雛期間,溫度必須平穩下降,切忌忽高忽低急劇變化。保溫的方式有以下幾種:①自溫育雛,②電熱育雛,③煤爐育雛,④火坑育雛等。